古德心理网(https://www.goodxinli.com/)关注家庭教育,促进亲子共学,旨在帮助每一个孩子健康长大。古德心理网,亿万家庭的心理服务选择。相信你内心的诸多疑惑,都会在古德心理网获得答案。在古德心理网,你可以获取心理科普文章、心理学教程、亲子有声作品、家庭拯救计划。
吴军博士曾在演讲中说:向上的路注定艰难,而向下的大门永远敞开。
一个人努力向上的过程,就像在攀登一座金字塔。
向上,步履维艰;向下,万丈深渊。
一旦你下定决心向上突破,就会有很多向下的力量,拉扯你,牵引你。
这些有形的无形的,把你往下拽的力量,我称之为“底层牵引力”。
01.原生家庭引力
知乎上有个热门问题:贫穷,为什么会遗传?
评论区有两个真实的故事。
答主@曹执的父亲16岁参军,走出苏北农村,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,年纪轻轻干到副营级。却在前途一片大好的时候,转业回家了。
理由是奶奶说家里的地没人种,于是他父亲听了奶奶的话,回家种地了。
另一名匿名用户说,他小时候穷到交不起学费,大学误打误撞被调剂到了计算机系。
毕业时通过了腾讯的网申,却在面试的时候主动放弃了。因为他买不起车票,家里人让他选择县城月薪3000的国企。
多年后,当初和他一起面试的同学,早已财务自由,他还在县城的国企数着薪水,算着房贷。
一旦你有跨越阶层的机会,第一个拖住你的不是旁人,而是原生家庭。
你想去大城市闯一闯时,亲戚朋友劝你:女孩子别想东想西,赶快找人嫁了吧。
你想换一份更有前景的工作,父母不支持:现在稳定的工作多难得,别瞎折腾。
你想创业做生意,家里人第一个反对:创业风险太高了,别冒险了。
倒不是身边的人见不得你好,而是认知有限。
大西洋月刊曾发表过一篇文章,描述了这样一个画面。
你站在社会经济的梯子上,脚踝上捆着一根橡皮筋,皮筋的另一头捆在你父母所站的梯级。
如果你的父母站在梯子的上端,当你往下掉时橡皮筋会把你拉回来;
如果他们站在下端,你开始向上爬时它就会把你往下拽。
所以,如果你出身普通,你要趁早明白,你的原生家庭给你的建议,本质上都会把你拉到和他们同等阶层稍高一点的位置。
如果不努力冲破这个枷锁,那你的人生很可能就是他们的2.0版本。
02.奶头乐引力
作家雾满拦江认为读书有五个层次:
第一层:纯娱乐小说,读自己喜欢读的书。
第二层:传统经典小说,读对自己有用的书。
第三层:进入史哲领域,读有价值的书。
第四层:进入思想领域,读有延展性的书。
第五层:就是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,并依据自我体系构建新的阅读书目。
简单来讲,一个人阅读的深度,就是他思想的尺度,高层次的人,往往都是深度阅读者。
看过一幅令人深思的漫画。
互联网高速发展,人们点点鼠标,动动手指,就能轻松获取各种信息。
跳着手指舞的帅哥美女应接不暇,娱乐圈的明星八卦一波接一波,惊险刺激的网络游戏让人欲罢不能,速成的付费学习缓解了知识焦虑。
你喜欢什么,手机最清楚;你爱好什么,算法就给你推送什么。
于是,人成了互联网宠物,活在自己的信息茧房中。
思考力成了时代的稀缺品,注意力涣散成了时代病症。
你有没有发现:自己能够专注思考的时间正在越变越短,自己能够全力以赴的事情正在越变越少。
你很难完整地读完一本书,原速看完一部纪录片,独立组织一篇文稿。
长期浸泡在“短平快”的低密度碎片化信息中,失去了思考力,就失去了进步的可能。
沉迷于这种低级的“奶头乐”中,失去进取心,就会永远被桎梏在底层。
有一句话我非常相信:You are what you read.
直译是:你读什么,你就会成为什么。
更好的翻译是:一个人获得什么样的信息,往往决定了他成为什么样的人。
不要让你的时间和注意力都被网络占有,养成深度阅读的好习惯。
我们才不会沦为信息的傀儡,快餐信息的回收站。